无人机还有机会吗?
新眸科技组作品
作者|刘思璇
当第一架无人机作为训练靶升空时,很少有人能预见它在民用市场的前景。
从几年前火爆一时的航拍直播,到如今普遍应用在物流、植保、安防、测绘等领域,民用无人机早已不再新奇。根据公开数据,截至2020年底,我国共有55.8万名无人机注册用户,总计注册无人机51.7万架,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,形成破圈之势。
在IDC发布的全球民用无人机企业排名中,大疆以消费级市场超7成的占比高居榜首,另有昊翔、亿航等六家国产企业位列前10。受疫情冲击,全球无人机产业规模缩水,但在这样的逆势下,2021年中国无人机企业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,出口额增幅超过一倍,保持了我国在民用无人机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从消费级单一增长,到消费级、工业级两点开花,在无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国产无人机正迎来发展的黄金年代。
01
起飞
2012年,大疆推出了一款名为Phantom的消费级无人机。
在Phantom以前,无人机多使用固定翼,这种机翼具有很高的鲁棒性,续航能力强、航程长,低电量情况下依然能够携带大载重,在军用和工业级的民用场景中十分适用。可随着航拍这个新热点出现,固定翼无法定点悬停的弱点暴露出来,不能垂直起降也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。
大疆的创始人汪滔从小喜欢航模,对飞行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有自己的追求。为了实现“免调试、易操作、易维护”的目标,Phantom创新性地装上了多旋翼,满足航拍爱好者对灵巧性的要求,多旋翼无人机不需要跑道就能完成垂直起降,电机直连的设计让机翼部件便于安装;搭配成熟的飞控系统,不但能实现空中精准悬停,还具备失控返航功能,把业余飞手的操作难度降到了最低,可搭载GoPro的设计让Phantom成为全球首款航拍一体机。
是工具,也是玩具,Phantom的创新让无人机从发烧友的小圈子走进了大众视野,也让大疆打响了名气。2010年,大疆还只有300万元的营收,等到2013年,营收数据已经增长到了8.2亿元。此后五年,凭借航拍器、手持云台、飞控系统等多条产品线,大疆拿下了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成的份额,稳坐国产无人机企业头把交椅。
其他无人机玩家也不甘落后,从小众的工业级市场向消费级转移,其中一度对大疆造成威胁的当属零度智控。成立于2007年,此前零度智控一直把目光锁定在工业级市场,虽然与大疆同时期启动了对多旋翼产品的研发,但为了准备当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举办的“中航杯”无人机竞技大赛,不得不将多旋翼产品的发布延后,最终被大疆赶在了前头。
在Phantom调动起大众热情后,零度智控推出了口袋无人机Dobby,由于发布时间刚好处于大疆新产品系列推出前的空档期,不到200克的机身重量比此前的Phantom更方便携带,Dobby迅速凭借差异化的定位拿下了超过20%的市场份额,成功跻身行业第二。
至此,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确定起“南大疆,北零度”的格局,紧随其后的还有昊翔、臻迪等企业,以航拍效果作为主要突破点,把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越做越大。随着大众投向无人机的关注越来越多,工业级市场也迎来了新的转机。
02
航线
差异化需求,是细分市场出现的必要前提。
随着无人机稳定性、安全性、载重能力不断提高,与产业结合的速度也在加快。作为有着18亿亩基本农田的农业大国,植保无人机在国内市场上无异于一种刚需,因此成为了无人机企业打开工业级市场的首要考量。
在Phantom大获成功后,大疆加大了技术投入,一方面保住航拍器市场的领先优势,另一方面则投身植保机研发,于2015年发布了首款农业植保机MG-1,正式步入农业无人机市场。
10L药液装载量、4个喷头、喷幅可达4-6m、低空作业,这些硬件指标现在看来不免落伍,可与传统人工相比,喷洒效率已经达到了30倍,也降低了喷洒过程中农药中毒的可能性。再加上MG-1的售价比进口无人机低、稳定性也更高,因此受到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追捧。2014年,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仅有695架,总作业面积426万亩;到了2015年底,我国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已达到2324架,总作业面积1152.8万亩,增幅分别为234%、170.6%。
和消费级市场一样,除了走在最前面的大疆,市场上不乏强势跟随者。在植保领域,常与大疆相提并论的是极飞。同样成立于2007年,极飞在前几年的发展策略与零度智控基本一致,也是瞄准工业级市场,在物流、消防、科考领域都有涉猎,甚至曾为顺丰生产过快递无人机。
到了2013年,在大疆的压力之下,极飞开始缩小自己的包围圈,寻找专精领域。当时正赶上农业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,“水稻全程机械化”、“加快植保机械研发”等战略接连提出,创始人彭斌果断转身,将极飞的定位调整为农业科技公司,开始在大疆尚不能一手遮天的农业领域发力。
图:2015-2020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结构(Frost & Sullivan数据,新眸绘制)
2015年4月,极飞推出了能半自主作业的植保无人机P20,比大疆的MG-1还要早几个月。虽然知名度没那么响、市场反应也不如大疆出色,但单论技术水平,二者不相上下。此后,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极飞在农业领域铺开业务,又研发了无人车、自驾仪、物联网设备等多条产品线,跻身国内农用智能装备领域第一梯队。
除了植保领域,在其他应用场景中,也出现了一批质量过硬的国产品牌,像主打空中媒体、智慧城市管理的亿航,设计垂直起降固定翼机型的纵横等等。从市场规模上看,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已经达到了近300亿元的市场水平,与5年前不到50亿元的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;细分下去,消防、安防、地理测绘、巡检等领域的应用规模也都超过了10亿元,逐渐追平消费级市场的表现。
03
落脚
“短期内普及不太现实”,是汪滔(大疆创始人)在被问及无人机送快递时的回答。不仅是物流领域,在其他应用场景中,无人机同样面临着难以普及的问题。
一方面原因在价格。从消费级市场看,航拍器的价格基本都在万元水平,再加上后续的各种进阶配件,并不是一笔小数目。“摄影穷三代,单反毁一生”,和其他摄影器材一样,入手航拍无人机是有经济门槛的,远非一般水平的航模玩具可比,因此也只能作为小圈爱好,不可能达到像3C产品的普及程度。
工业级市场上也是如此,在安防等2B、2G性很强的应用场景中,价格倒不是大问题,但在农林植保领域,无人机动辄几万元的售价就不是一般农户能够消费的了。现在,植保机的用户群也主要是生活在城乡交界处的年轻人,向周边乡村提供无人机农药喷洒服务;或者由村委会花钱购置装备,安排专人定期服务各家。
其实价格的问题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所改善,由于产业链与手机重合度很高,无人机零部件的价格也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有所下降,像对无人机较为关键的传感器,以前价格要在千元以上,如今做到手机使用的消费级别,只需要个位数。
难以普及的更深层原因,在安全,特别是在做通了消费级市场、无人机部件精密度下降以后。在军用、工业级为主时,无人机部件精度高、故障率低,飞行区域主要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,安全隐患较少;如今随着无人机的飞行范围越来越靠近人口密集区,潜在的危险也在增多,不算炸毁等情况,光是从高空坠落就能造成不小的威胁。
除此之外,民用无人机常常发生误入敏感区域的问题。零度智控是国内最先在飞控程序中设置禁飞区的企业,随后大疆也在压力之下加入了禁飞区,但这并不能杜绝黑飞事件发生。今年2月,一个名为“飞行老行家”(已封)的抖音号发布视频,操作一架破解了的无人机在沈阳桃仙机场上空黑飞,高度超过800米,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除了公共安全,从个人隐私的角度看,无人机也有很多争议点,市场上因此出现了很多反无人机产品,比如可以捕获他人无人机的无人机、无线电频率干扰器等等,甚至还有研究人员专门训练猛禽攻击和禁用无人机。一些电商企业曾经设想的利用无人机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,虽然有实现的可能,但从当前的政策、技术、公众态度来看,还为时尚早,不然亚马逊的Prime Air无人机送货业务也不至于发展五年都没能落地。
单看技术水平和市场表现上,民用无人机潜力巨大;可综合大环境来看,我国对航模、无人机等民用航天器的管理主要还停留在地方层面,存在很多空白。产业先于法律发展必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,这不是简单设置一个禁飞程序就能解决的。怎么能既飞得高、又飞得远,是民用无人机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本文系新眸原创,申请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请联系小新微信:lingshixiaoxin,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
标签: phantom